這次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 舉辦的『2030 教育 AI 年會 』( https://fb.watch/nevNL9CCcF/ ) ,十分精彩,鼓勵大家可以看看,同樣在這片土地上,在資源缺乏的地區,如何透過數位科技,支持教育場域,翻轉偏鄉教育,更重要的是,可以更了解,政府端在看待不同環境與政策規劃時候,會用甚麼樣的立場角度與思維模式,或許可以讓大家更有感觸 不過我個人感觸很深的地方,是當ai用於兒童教育,大多數會是正向的擁抱科技,認同是減少人力的好方法。反觀當ai用於醫療健康或衛生教育時,大多會是從保護性的反向思維來看待,多數人會不斷挑戰正確性、安全性,甚至是適法性,因為直觀的聯想到人體健康,容忍不下一粒沙,這個就是兩者是最大的差異 (苦笑)。 但當我們把公共衛生的三段五級觀念仔細地來看,再區分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就可以看到前端的預防的衛生教育,以及各段當中的家屬"照護培力",同樣都是以"教育"為主軸,目的在於提升健康識能(Health Literacy)與健康意識(health awareness),但也因為我們總是會習慣性的從醫療照護的角度去思考,也因此不自覺的自動採取了很高的標準看待正確性這一件事情,但反而會因此遺忘了,"衛教不足與民眾健康識能不足至今仍是難解的問題",而智慧科技應用,正是彌補的最好輔具。 此外,這次年會上,非常有趣的,所有討論內容也非常能投射到我們正在做的偏鄉事情:也就是“照護者“培力。照顧者這個族群是非常獨特,卻經常被忽略的族群,人口遠遠比兒童還要更多,但大環境與政策主要關注的大多還是“醫療”與“被照顧者(病人)”,反而在"照顧者"的培力、識能提升上,都相對的缺乏。 因此,這也是WaCare的最重要任務,透過數位共生與數位陪伴,照顧照顧者,降低照顧者負擔,提升照顧者覺察的能力並引導尋找合適資源,這即是照顧者識能提升的重要性,也是WaCare的重要性! 你看看這個是不是非常適合AI? 看看 Wa邦尼 AI 有多討論就知道了: https://www.wacare.live/expert-card/180982476541240/2573402601949/zh-TW Pan 2023.09.23
您好 很高興收到你的回信, 也跟你分享,過去這十年來,我們不斷思索著,如何透過資訊科技解決弱勢族群面臨的問題並改變他們的生活與健康品質,無論是過去我在南美洲與印地安人生活協助縮短數位落差,或是在衛福部部立醫院進行國際醫療衛生計畫為發展中國家開發導入HIS (海地、甘比亞、迦納、蒙古..),甚至是近在我們生活周遭,一樣繳著健保費卻無法獲得相對醫療照護水平的台灣偏鄉,遠距提供健康促進與預防延緩失能服務。 但這些年來最大的心得,就是必須突破過去援助與計畫導向思維,建立一個商業模式與產業,來支撐科技運作龐大的營運成本,同時服務模式還要能解決社會問題,如此才能創造永續的循環生態系,而WaCare遠距健康與數位人道協會,就是以這樣概念為基礎的產物。 這目標並不容易(還非常困難XD),但我們迎來了遠距零接觸的時代,讓這一切化為可能,只是要讓這嶄新模式更加深入普及在人們的生活中,還要更多的創新與努力,也需要更多跨領域專業夥伴一同參與才得以實現。 我們非常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與建議,更歡迎有相同理念的夥伴參與,一起透過科技,讓『Health For All』不再只是目標,而是可以被實現的結果。 PAN 2021.08.21 WaCare 遠距健康 數位人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