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自: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德鐵地下化正反激辯 樹立重大建設公民參與典範 』 『 國光石化日前召開第三次環評專案小組會議 時,環團終於按捺不住於議程前質問主席:為什麼每次會議,開發單位總是沒有準備足夠數量的簡報給予與會民眾?事實上,近年重大開發案件,從蘇花改、中科三期到近日沸沸揚揚的大城八輕,資訊不透明以及拒絕對話的公部門,早已成為眾矢之的。尤其是創下史上最快通過(22天)蘇花改環評,缺乏行政聽證、沒有公民參與,更有所謂不對外開放的「閉門會議」,在爭議未解的情況下,卻表示「無重大爭議」通過環評。 反觀最近德國司圖加特(Stuttgart)的鐵路地下化計畫,預計施工時程長達10年,伴隨噪音、揚塵與大型工程車出入問題,恐又破壞具有600年歷史的古蹟公園與都市綠地,於政府與鐵路公司協商之初,便有市民團體提出異議。今年更爆發流血衝突,觸發10萬人的遊行抗議。面對龐大民意壓力,政府單位如何應對?司徒加特鐵路地下化計畫的經驗,重大建設公民參與觸發了截然不同的結果,相當值得參考 ……………………. 』 記憶裡的司圖加特中央車站( Stuttgart Hbf ), 雖然僅僅是20分鐘的停留,卻依稀記得它老舊的頂架與帶著歷史痕跡的外牆。 那天人潮並不擁擠, 但南德氣候縱使在盛夏的七月仍是讓人直打哆嗦, 車站內一如大多德國車站般,總有三兩鴿子信步而走, 我想,說它擁擠、旅客匆忙,或許是國外記者沒來上班時的台北捷運看過, 那種沙丁魚專送般的運輸系統。 如今看到這篇文章,看到民眾與政府交鋒的「S21調解會」(Schlichtung S21), 讓僅僅只是過客的我,也因為曾站上這樣民主勝利的場域,感到與有榮焉。 在外國人的眼裡,臺灣人民是和善、熱情的, 諷刺的是,政治環境給我們的境教,是對立、衝突、彼此攻訐! 這樣非死即傷的對立,把所有事情一股惱的兩極化, 我們失去了天性的和善更摒棄了過去通達無為的文化思想, 結果造就這零和的環境。 理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