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8, 2012的文章

教育到底是誰出了問題?

『 【實習生給我上了一課】新聞系不看報 問林益世是誰? | ETtoday論壇新聞 |』 看完這篇真是心有戚戚焉 (它還有後續,請見『 【教育到底是誰出了問題?】一位實習生落跑後的故事 | ETtoday論壇新聞 | 』)。  雖然我十分幸運的,碰到來找我指導專題的都是很耐操的同學 (或許也是自知操不起來的也不敢來找我),所以還不至於被搞到上火,但針對現在部份學生常見的狀態:自我本位、自尊特高,渴望別人尊重卻不懂自重與尊重別人,真的是讓人無奈無比,更慘的是還屢見不鮮。 還記得有次開大三的網路程式設計課程,為了讓學生能趕上當下政府提出的雲端產業發展方案所開出的一堆職缺,在畢業後能直接具備有找工作的利基,我特別抽掉了一些老掉牙的東西,換進去當時連教科書都還沒有的雲端程式應用,結果好樣的,學期結束後教學評鑑呈現U形分怖,極度兩極,平均低於75被校方找去約談(沒聽錯,現在老師當學生是會被約談的),去了後發現是幾個同學在調查表中給了最低分,最有趣的是理由寫的多是:『聽不懂、課程太難、找不到資料、不知道怎麼做.... 』,一度讓我誤以為我做的教材是用西班牙文寫的(誤),不然怎麼連圖片都有的step by step 還會看不懂? 總是留到最後才離開教室的我也沒見過幾個來問問題。 老實說大家心裡也有底,為什麼不會,因為沒有練習沒有動手實作,跟不上進度便開始依賴同學甚至作弊,還有幾個上課鮮少出現的孩子,為什麼不上課,理由是『打工』!   為什麼打工? 因為要『賺學費』,  ??.....為了賺學費所以打工,為了打工所以不來上課,不來上課被當後要重修,所以再賺學費.... 一個遞迴的無限迴圈,因此為了幫這邏輯上的窘困解套,他們衍生了一個觀念:『我有來就是誠意到了,學費也付了,你應該讓我過的!』   如此偉哉~~!!    講的頭頭是道,卻沒有半點邏輯,求學目的為何?只求文憑,被當掉不是檢討自己學習哪裡出錯,而是心裡臭幹譙:老師你好機掰.....。  真的好傻,若文憑只是為了賺錢找工作,就像我說的大學加碩士念了六年,一樣時間一個外勞都賺比你多好幾百萬,求學如果不是為了自我充實,那為何不去作工,做了六年存了錢搞不好還可以開店,比當了六年行屍走肉學不到東西或每天在伺服器上跑打寶賺假錢強多了。 這並不僅僅只是個案,只是講太多太傷感不想太負面。好的學生當然有,也不在

Foto Diario-20120713–The 150th birthday of Gustav Klimt

  今天是克林姆(Gustav Klimt ) 冥誕呢。 Hoy es el día en que cumple 150 año el Gustav Klimt. a mi me gustan muchas sus obras talentosas ....   PAN 2012.07.13

農夫市集的反思…

  與大家分享一段關於臺灣國內農夫市集的討論, 希望大家一起想想,這個良善、新興的產業該如何更蓬勃的發展,然後自立! A: 學農的人,在未來都有機會碰到這樣的領域,農夫市集。尤其是現在政府用政策再補助跟鼓勵創造市集,學長有一個問題,值得後續有意願投入農夫市集領域的人來思考,讓大家思考看看: 農夫市集的用意,是希望創造一個在地小農擁有直接通路的契機,我們鼓勵每個農民,有機會就踴躍參加市集,這是一個屬於在地小農的機會。但是,當一個小農,打著自己是弱勢小農,積極踴躍的參與2個或2個以上市集營運的時候,我們必須去思考的是。他還是一個農民嗎?   B: 你所謂"農民"的定義是?   C:  A想要討論身份的問題還是什麼?擺地攤也會跑很多夜市啊,不過如果有小農打著自己是"弱勢小農"來參與的話,充其量也還是個懂得宣傳自己的農民,只要他有行農業生產之實他就依然是農民,小農大農弱勢強勢都是口號,除非 A 想指的是某些轉手中間商。   A:  應該這樣說,新型態的農夫市集有幾個特色,如:農民直銷,定點定時(我指的是那種每週一次的)。參與一個市集會遇到的挑戰有:生產排程、天候因素、銷售的人力等問題。那麼參加兩個以上的就會把上述的問題在加倍的擴大,例如:一個禮拜有2~3天在參加市集展售,誰來耕作?天災影響,卻又有辦法在每個市集穩定供應蔬果?不事生產,專職解說生產過程?以我自己的觀念來看,那已經脫離了生產的本質。   C: 在你不知道他是否親自從事生產或者是家中有人從事生產的狀況下,這樣說有點武斷,但是想必 A 都這麼問了,肯定是很確定他人不是生產。這樣會讓我想重新修正問題:爸媽種田生產,兒女負責去跑市集,請問兒女是否為農民?這問題有趣又無聊。狹義來看,如果兒女不是生產不是農夫,但是他們家是否為農家?是。兒女在市集的身份應該是代表他們家而不是他們自身。   BP : 若要大家思考投入農夫市集這件事,這個問題好像有點失焦了( A你好像是針對特定對象)。農民直銷,定點定時,說是新型態,但其本質上還更像是50年前農夫挑菜到城鎮市場賣那般,那到底為何要消費者回歸到古早模式? 是經濟因素、健康因素、關懷弱勢? 還是因為社會責任? 消費者不是笨蛋,經濟不景氣下更不會有那麼多的愛心,

南美洲,海運、空運還是自己帶?

帶東西這件事真的是挺麻煩的, 在南美洲Ecuador這國家,空運回臺灣的費用是驚人的40USD/KG, 海運大概 50KG 加上報關、文件就要到約 800~1000 USD,那還不如直接來個20呎貨櫃 約3000 USD 。 最划算方法還是自己帶了, 以Taca航空公司來說,Checked Bag 可以帶兩個, 超重到最高 <= 45kg 是加 100USD/件, 再加額外的Checked Bag,一樣算到最高45kG,第一件是 175USD , 第二件以上都是 225USD。 所以若帶三件都到 45KG, 費用大概是 100 * 2 + 175 = 375USD, 這樣就可以有多出扣掉原來兩個23kg 之外額外 89KG 可以帶,還挺划算的! (但要小心若班機的組合是跨不同的航空,可能會被charge許多次!要確定好所有的票是不是開在一起,若是,那通常只會收第一段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