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到江老師 江振維的啟發,開始測試Threads的演算法機制,發現它驚人的傳播速度 先講成果,一篇thread文: 第17小時,10,689瀏覽,106則回覆 第24小時,22,122瀏覽,179則回覆 帳號追蹤數僅104位 簡單來說,Threads的機制跟過去Facebook大多鎖定在親朋好友社交網絡之間的內容不一樣,它會大量收集有相關興趣的人來觸及,內容散亂主題分散觸及效果越差,但太過專業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效果會更差,所以主題明確直白淺顯易懂,可以快速激發討論的內容,就是容易被擴散的。 這次實驗做了一個策略,文章很簡單,短短三行: 『小朋友為什麼不能學ai? 學生交作業為什麼不能用ai? 為什麼要阻礙進化?』 (文章連結) 策略設計 用爭議性內容(Controversial topics)並參考坎寧安定律(Cunningham's Law)方式,讓主題有開放性討論(疑問句、ai)、敏感性主題(小朋友、學生),最後錨定一個負面且帶有爭議性的價值論述 (阻礙進化),來引發討論 每一個回文,都按愛心 回覆一人只回一次,不深追討論 回覆時回疑問句(諷刺、引戰),但不評斷價值 結果~~ 碰🔥 快速大量瀏覽以及對立式發言,中午時刻短短三小時擴增5000人瀏覽,當回覆互動增加時,會在一個短時間內快速吸人進來討論,直到24小時後觸及就自動下降幾乎歸零。 對比前後實驗的發文,專業文、分享文,效果都非常有限。 可以了解,在這樣同溫特化以及互動至上的平台,"引戰"對於流量製造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否能產生導流效果,不得而知,未來可以再嘗試☕ 最後,我自己還是不喜歡這種操作, 認真看待事物、追求專業、理想與和諧,這種人格特質,對於製造混亂、誘發對立討論,雖然還是可以引導教育意義,但互動過於浪費時間、缺少實質回饋、仇恨言論造成心理疙瘩,這都是自己不喜歡的特性😅 還是留給有心理素質的人去玩吧! XD PAN 20240704 Reference Berger, J., & Milkman, K. L. (2012). What Makes Online Content Viral? "Content that evokes high-arousal emotions such as awe, anger, and anxi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