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動物園裡聽音樂!

話說熱愛機車運動,卻常邊騎車邊睡覺邊打檔的我,
前陣子終於在安全性與彩繪的色誘下,敗了我不愛的全罩安全帽。
(沒辦法,動物園真的太可愛了)

不料全罩的包覆性與穩定性卻讓我更難以抗拒睡魔的誘惑,
只好強靠扮演馬路小英雄方式,透過速度來維持清醒。
(買全罩提升安全性的動機蕩然無存)

更慘的是向來騎車音樂不離耳的習慣,也因為全罩內襯過度的壓迫而無法持續。
因此有鑒於不聽音樂會睡著會危險會想轉油門種種原因,

決定幫本來功能就不豐富的AGV K-Series 帽款加上音響功能!
雖然效果不比通訊安全帽,但我們大贏的是彩繪彩繪彩繪!!
(請勿拿AGV Ti-Tech White Zoo比,限量買不到我size也沒辦法)

OK,廢話說太多了。

首先準備的材料:

1 . 喇叭單體 (薄膜式佳) * 2
2 . 立體聲耳機線 * 1

工具:
1. 烙鐵、焊錫
2. 單心線
3. 斜嘴鉗或剪刀
4. 熱縮套管或膠帶

沒了!
 
      

喇叭單體對音質有決定性的影響,
尤其要以隨身聽的輸出功率來推動,更是需要低阻抗高靈敏度的單體。
不過散裝的單體很難在電子零件行找到明確數據,而差不多數據與大小的單體也可能有近百元價差,
且電子零件店家多不允許退貨,因此在選擇上少了理想的依據。

不過這些也不用擔心,我們不可能在密室戴安全帽充當家庭劇院,
安全帽的使用環境本身就不是適合高品質的場所,
因此我這次的需求是:可以聽、音量適中、音質能夠接受即可。
畢竟MP3也是失真壓縮,自然也不必對應太好的單體。

我這次選購的喇叭單體主要為薄膜式單體,(老實說沒的選)
規格店家無法提供,僅就外觀標示為 : 8歐姆 , 0.5W , NT:30 (網友f50使用 8歐姆 , 0.3W , NT:15)
其餘靈敏度、頻率響應皆沒有提供。(理想靈敏度最好高於100 db為佳)

      

隨後開始進行接線。
立體聲音源線主要有三條,其中一條為共地線,我主要將不同元件各別處理,即先用單心線連接單體再接上音源線,
兩個單體的共地線我利用一般電腦上的Jump連接 , (方便替換,當然去材料行買接線頭會更棒!當實甚至想過RJ-45)
再將音源線的共地線焊上,隨後套上熱縮套管即完成初步配線。

           

配線前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要量好長度,
像我是將單體塞在兩頰內襯中,而AGV K-Series的兩頰內襯開口在前端,
所以線路必須從最裡端走出來,再往回折,走到後腦帽體後再到另一邊的內襯。

而我的做法是將單體線路與音源分開,所以只要算好兩個單體各別的距離,
把單體各別裝入兩頰內襯後再把線路在帽體內裝置好,便可以將音源線固定在一處,以避免音源線過短。

       

 

這樣的做法可以保持音源線的長度足夠,並且量好的線可以很妥善的隱藏在帽體中,
而不至於因為接線過長或過短導致曝露在外,可提高帽體完整性。

        

 

事實上這整個過程及步驟都非常簡單,幾乎不用什麼電子資訊背景就可以完成,
憑我這個離開硬體領域近十年的人都可以完成了!
只要騰出時間、買好工具材料一股作氣做完,任誰都可以享受悠閒騎車聽音樂的喜悅。< br>

最終完成圖如下:

 

成品實際上路試車結果 ( 時速60 +- 10 ),
相同於以往戴3/4帽時的音量大小,這次的單體喇叭表現不差,
也許是全罩帽體本身與外界隔絕效果就比3/4 罩帽好,
故在沒有以往耳塞的壓迫下,反而較3/4罩更有舒適的感覺,
此外不同於耳塞式耳機造成與外界聲音阻斷,在安全性上更有提升的效果。

不過在音樂品質上,雖然音量足夠,但每次戴帽仍需要稍微微調單體位置以對準耳朵以得到最佳品質。
而且在音質表現上,高、低音表現都較為不足,

測試音樂主要以隨身聽裡現成三首如下:

1. 佛漢威廉士(Vaughan Williams) - 綠袖子幻想曲 (Fantasia on Greensleeves)
2. Aerosmith - I Don't Want to Miss a Thing
3. R.E.M. - Leave


針對這次實測,樂音由小到大都有表現出綠袖子幻想曲中旋律的悠揚與和諧。< br>而Aerosmith的I don't want to miss a thing 在人聲方面表現不錯,
但這首曲子有不少弦樂編制,聽起來就沒辦法完整表達出來,
背景音感到空洞,且弦樂器合奏時會有糊在一起的感覺。
最後R.E.M. 在96年專輯New Adventures In The Hi-Fi中的 Leave是首高傳真、帶有濃厚電子迷幻風格的曲子,
一如預期的在高音部份表現並不理想,吉它刷扣也沒有原音強烈,< br>特別是細部的電子聲響,在反差過大下往往被其他音效掩蓋而顯得單調!

不過整體來說,在騎乘的環境下我們該專注的是路況,這樣的音樂表現已經算是合格。

以上曲子不是特別準備,只是剛好隨身碟裡有,
這幾首曲子固然不是很理想的測試曲目,但卻各有其特色可進行測試,
(我想應該沒有人會邊騎邊"用力"聽柴可夫斯基的悲愴或巴哈無伴奏吧? 雖然我裡面有放 :P)

當然如果用好一點的隨身聽或喇叭單體,我相信不管在音質與細部表現上都一定更為出色,
但對我來說,騎車聽音樂僅是避免無聊、睡著,  

欣賞音樂在房間細細品味才是享受!

BP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醫學健康跨領域合作的開始:資料工程

一直都很喜歡在會議上與跨領域的專家、醫師、學者分享我們在數據工程與分析應用上的發展經驗。 許多的專家學者,對於大數據應用的認知都仍侷限在一個超大型結構化資料集的子集合應用,在規劃好的條件設定下,針對特定的目標(疾病、行為)進行篩選,將數據narrow down到可以被個人電腦或是單一伺服器架構處理的小型資料集。 這樣的半手工處理方式,對於專一(Specific)領域主題的資料追蹤計算或許已經十分足夠,但當中倘若資料清理方式有改變、篩選條件增減,所有的數據都要從raw重新處理,不僅造成大量的時間與人力浪費,對於專案計畫進度的延宕更是麻煩。這些還不包含

別再期末談臨終

『在那六年多的時間,我常常反省、後悔、卻也培養勇氣,問自己再遇到時要做什麼決定?.......回想我要簽同意書的時候,真的會抖-我有資格決定人家生死嗎?』 面對死亡,我們都很害怕,更何況是家人的臨終。 但究竟我們的選擇,是為了給家人最後的尊嚴? 還是填補自己的罪惡感? 學習勇敢面對、學習放下, 更要學著為自己的未來做好規劃,不成為子女的負擔。 希望大家一起鼓勵這個勇敢的朋友, 因為她的經驗分享,讓我們更加了解, 面對家人臨終,我們該如何做好準備。 『末期才談臨終太遲』 https://www.wacare.live/health-forum/q/1984983840830?topicId=25049764537230&fbclid=IwAR1ei-zrfSj9w5kbvBW5ecSbqWrI408fJ1qjXhisZwLxYdbON_jJbNKMAyY 更多的失智照護課程 https://www.wahere.wapro.live/udnxwacare Pan 2020.12.22 #臨終 #失智 #善終 #放棄急救 #預立醫療 #病人自主

物聯網與大數據時代下的個人化精準醫療

Source:  idownload blog 2014 年,當致力於電子病歷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 分析,藉以尋找癌症機轉與治療方法的大數據公司 Flatiron Health 獲得 Google 創投( Google Ventures )高達 1.3 億美元投資後 [1] ,個人化精準醫療( personalized medicine )隨即成為火紅的熱門主題,這樣一股氣勢發展,讓美國總統歐巴馬 (Obama) 更在今年提出精準醫療計劃(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 ,並投入 2016 年預算高達 2.15 億美金之譜 [2] 。 在精準醫療這般的強勢展開下,不僅僅只有過去生物資訊上基因體學、轉錄體學上的資料探勘或是電子病歷醫療健康數據分析,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 的發展也同時透過行動裝置與消費型穿戴式裝置大舉進入個人化健康促進與醫學上疾病研究領域。在這機電感測裝置快速發展下,各種輕巧卻具備多種感測裝置的隨身穿戴式裝置逐漸普及於消費電子商品市場,各家廠商發展出豐富的產品功能不僅能記錄活動頻率,更能偵測活動強度、睡眠狀態、作息規律,更甚至能取得穿戴者 24 小時的心跳狀態與壓力疲勞狀態,並利用這些生理數據進行健康促進的提醒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