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中酒廠 v.s. 設計展:老建築,新體現



(造型奇特的煙囪群)

十月初舉辦的第7屆台灣設計博覽會,終於在台中創意文化園區(台中舊酒廠)風光落幕。
大批大批的人潮穿梭在古老的空間裡, 一種為老軀殼注入新生命的感動,對我來說更勝這次展覽的內容。

這次趁著中午空檔進園區,可惜沒有時間逛遍整個園區,
但僅管只有少數幾個老廠館,仍然是充滿樂趣與感動。
自2002年政府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起始,
將前公賣局第五酒廠交由文建會進行文化設施發展基地後,
台中舊酒廠便面臨自1998年停產後的再次重生,
而經由建築、設計團隊的重新規劃,古意的建築在不奪去精神內涵下重新成為新的空間藝術品。


由開始漫步進園區,即被重新呈現的廠房空間吸引了目光,
內縮的大門入口,在重新鋪設的屋瓦前留下一片空間,
並將連結廠房的上空處以玻璃屋頂做為內部新設走廊空間的採光,
如此在不影響正面外觀下,透過光影、新舊材質營造的複合空間,體現出時間錯置的氛圍(這次做為海報展覽)。


*每張照片都可以點選放大
R0198209
(側面)
R0198337
(正面入口)
R0198338   R0198402
(空間內縮後再置的新入口)   (貫通五座空間並以玻璃天花連結的廊道空間)

R0198214
(退縮並以玻璃天花取代的空間)


此外在外部處理上,
彷古的泥灰粉刷與重新油漆,也讓整體看來乾淨卻不失過去的痕跡,
R0198221 R0198217

(外牆與設備,旁邊還有建築繁殖場的公共坐椅)
R0198220 R0198228
(原木路燈與陶瓷絕緣礙子細部)

R0198222 R0198231
(雨漏與新設置的塑料支架)


廠長背面處亦以相同方式退縮並貫通各空間
R0198322
(背面)

R0198324  R0198328
(內縮空間後重置入口,各廠房的貫通廊道)

上面的廠房以保留外觀的方式由內側退縮加以改造,
而另一側的國際設計館則是採用不同的作法,
在原本建築入口外以反光玻璃與鋼架重新造型入口意像,
並在保留舊建築外牆下,將舊建築包覆在內形成一新舊融合的入口空間。


R0198234
(入口重建)


R0198239   R0198238
(新設入口空間與保留過去之外牆窗台)


此外,許多內部空間也被修復、重新保留或加以補強,
這些位在角落的時光記憶還能被這麼妥善的處理,能感受到設計團隊的用心。
R0198326  R0198329  R0198403
(管線配置牆、倉房、結構補強)

 R0198409  R0198385  R0198274
(側門入口與立柱的還原補強,此外在架高地板上還特意以玻璃露出舊地板)

可以發現到過去酒廠中不同建築內仍保留其特別的痕跡與特徵,
尤其在各建築內的屋頂天花,都可以看到不同之處。
R0198259
R0198425
(國際館、創意館的廠房天花)

R0198202 R0198368  R0198416
(舊禮堂、藝想館與設計館的天花)


這次拍攝最多的,是我最喜歡的充滿新舊交錯,彷彿時光錯雜的內部空間。
這種襯托在流線、純白現代設計語彙中的老舊空間,
填滿了各式各樣的展場佈置、參觀群眾。

身處其中往往不由得產生一種解離的感覺,想要甩開意識上的衝突,
卻又不斷被這衝擊的美感吸引住目光,深深的陶醉其中。
R0198422   R0198253
(錯置的天花)


R0198256  R0198255  R0198267
(場地佈置與空間交錯)
R0198367  R0198396  R0198380
(參觀人潮與空間交錯)
R0198413  R0198370  R0198426
(新舊結構、作品與空間交錯)

老東西,走過了時空的長流,產生難以抹滅的氣味氛圍,
我們不該向資本、政治妥協,而任憑它腐朽頹敗,
應該更積極的去保護安置這些訴說著歷史故事的空間、物品,
重新賦其予生命,使它們承載過去、創造未來。
R0198436
(園區外側,未被處理的絕緣礙子)

最後,
附上,位於老酒廠附近,卻沒那麼幸運的老建築,
一同為這樣的諷刺,哀悼吧。


R0198445

BP  2009.11.15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醫學健康跨領域合作的開始:資料工程

一直都很喜歡在會議上與跨領域的專家、醫師、學者分享我們在數據工程與分析應用上的發展經驗。 許多的專家學者,對於大數據應用的認知都仍侷限在一個超大型結構化資料集的子集合應用,在規劃好的條件設定下,針對特定的目標(疾病、行為)進行篩選,將數據narrow down到可以被個人電腦或是單一伺服器架構處理的小型資料集。 這樣的半手工處理方式,對於專一(Specific)領域主題的資料追蹤計算或許已經十分足夠,但當中倘若資料清理方式有改變、篩選條件增減,所有的數據都要從raw重新處理,不僅造成大量的時間與人力浪費,對於專案計畫進度的延宕更是麻煩。這些還不包含

別再期末談臨終

『在那六年多的時間,我常常反省、後悔、卻也培養勇氣,問自己再遇到時要做什麼決定?.......回想我要簽同意書的時候,真的會抖-我有資格決定人家生死嗎?』 面對死亡,我們都很害怕,更何況是家人的臨終。 但究竟我們的選擇,是為了給家人最後的尊嚴? 還是填補自己的罪惡感? 學習勇敢面對、學習放下, 更要學著為自己的未來做好規劃,不成為子女的負擔。 希望大家一起鼓勵這個勇敢的朋友, 因為她的經驗分享,讓我們更加了解, 面對家人臨終,我們該如何做好準備。 『末期才談臨終太遲』 https://www.wacare.live/health-forum/q/1984983840830?topicId=25049764537230&fbclid=IwAR1ei-zrfSj9w5kbvBW5ecSbqWrI408fJ1qjXhisZwLxYdbON_jJbNKMAyY 更多的失智照護課程 https://www.wahere.wapro.live/udnxwacare Pan 2020.12.22 #臨終 #失智 #善終 #放棄急救 #預立醫療 #病人自主

物聯網與大數據時代下的個人化精準醫療

Source:  idownload blog 2014 年,當致力於電子病歷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 分析,藉以尋找癌症機轉與治療方法的大數據公司 Flatiron Health 獲得 Google 創投( Google Ventures )高達 1.3 億美元投資後 [1] ,個人化精準醫療( personalized medicine )隨即成為火紅的熱門主題,這樣一股氣勢發展,讓美國總統歐巴馬 (Obama) 更在今年提出精準醫療計劃(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 ,並投入 2016 年預算高達 2.15 億美金之譜 [2] 。 在精準醫療這般的強勢展開下,不僅僅只有過去生物資訊上基因體學、轉錄體學上的資料探勘或是電子病歷醫療健康數據分析,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 的發展也同時透過行動裝置與消費型穿戴式裝置大舉進入個人化健康促進與醫學上疾病研究領域。在這機電感測裝置快速發展下,各種輕巧卻具備多種感測裝置的隨身穿戴式裝置逐漸普及於消費電子商品市場,各家廠商發展出豐富的產品功能不僅能記錄活動頻率,更能偵測活動強度、睡眠狀態、作息規律,更甚至能取得穿戴者 24 小時的心跳狀態與壓力疲勞狀態,並利用這些生理數據進行健康促進的提醒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