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博士(候選人),這個方案本應對我是個利多的消息,但卻很難高興起來。從過去結果來看,三年前曾啟動的「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全然就是一個失敗的方案,多少企業與公部門塞了一票無法上前線或不做事的畢業生,政府買單只為了降低當時被罵翻的失業率現象,但對產業升級與經濟提升究竟有多少助益? "我想"除了數字上量的提升外,質的部份根本是毫無正向影響,不止造成財政負擔、讓企業投機依賴政策福利,甚至因此產生了22k 這樣高度低估大專畢業生薪資水準的惡果。
而現在這『搶救博士大作戰』,我想重點之所在,是燒這一年的錢 (燒三年,每年找一百個博士投資一年),是否能讓產業界在一年後繼續提供同樣薪資水準給博士族群或讓這三百人在一年後能有創業金桶?
我個人看法是十分悲觀的,先不談臺灣廠商願意提供的薪資水準,這看過去22k方案的後續結果就能知道有多悲慘。而一年後創業這點,我一時還以為是鼓勵博士全轉行做進出口國際貿易! (產品調查、市場調查、下單採購、船期、鋪貨都不止一年了)!! 這笑死人論點讓我很懷疑到底這企劃是否是真的做過"生技"產業的博士們想出來的?? 設問先進技術、科研若是能一年就快速產出,那國科會是不是都該把超過一年的計畫刪掉?? 不然現在一堆三年期幾百上千萬,
養一堆碩博最後只產出paper卻無法商品化的生技研究計畫,主持人是不是該去跳海?? 說好不打嘴的,行政院你怎麼一直打國科會的嘴??
說穿了這根本就只是針對現在博士失業率高問題短期封口,竟然還可以扯到10年前的兩兆雙星(2002提出)計畫。的確當初的雙星:數位內容與生技產業,全都燒錢燒到連骨灰都沒有,堪稱最失敗計畫之一,但這惡果直到2012年底的現在不但沒有補救完成,卻還當成是前朝的爛帳來推諉責任,請問這近五年來的執政到底是執三小?
這樣使用人民公帑的計畫該是更善盡規劃,著眼未來,以產業提升擴大發展為前提,若只是為了補救當下失業數據的治標作法或是逃避失敗的藉口,就真的就像文中生技小組所言:『...生技小組另報告了如何"處理"生技畢業生就業問題等其他廿餘項計畫。』 這個報告光是內容說明,給人的感覺就不是對產業、人材的扶植提升,而像是對燙手山芋或廢棄物般的回收"處理"。
看的我都開始懷疑我是不是廢棄物(候選人)了,媽的。
PAN
2012.10.23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