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 From: http://www.roy-mustang.net/pyro/media/media_anime_art02.html
這篇文章,為前一篇:真是為人師表的有感而發 的回文。
鄭教授撰寫:
『一個巴掌拍不響...
就算有GTO、麻辣女教師和金田八這樣的熱血教師, 但是學生不受教也沒用...同樣的, 學生天份再好或多想努力, 沒有相對應的老師和環境也不行...(有好長輩的例外)
星爺的"食神"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讀哈佛...雖說讀中台不完全是因為沒心, 但是多數仍然是...
我只能勸你, 不要用你的眼光看世界...
與其怪老師XX譙學生○○, 還不如想辦法改變環境...可惜這種事是政府層級, 小老姓根本無能為力...
最近親藍教授公開要 騜驅 改善教育政策, 不過我想大概沒用...不管藍綠拚經濟永遠在教育和環保之前...
所以, 還是只能循著馬斯坦古上校的模式, 由偉大的 Fellow Pan往上爬, 我則在底層支持...
加油啊...Fellow Pan, 改革和改變不能只靠打嘴炮...
PS. 說好的爬山呢??還有, 中台畢業的譙中台學生, 你gin gi bye...
Dear Prof. Cheng
金吉麥這件事你應該早有很深刻體會呀,
講到很多重點!! 不虧是Prof. Cheng
簡短介紹給巷子外的人,聽聽我們教育環境的問題。
就大學人口來說,
以美國為例,高中畢業生約有50%進入大學,
但能畢業的人數也僅有50%。
反觀臺灣,我們擁有幾近100%的大學錄取率與極高的畢業率,
但高教普及結果是什麼?
結果是高教育程度並沒有提高整體國家競爭力,
反而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
原因在哪?
因為我們並沒有適時、適所的讓學生瞭解受教育的根本與理由是什麼,
所以他們無所適從,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到底學習為何?坐在課堂是在幹嘛。
縱使完成教育、取得了文憑,卻也無法成為有效生產力,
導致進入社會的新鮮人被迫必須在企業進行再教育,
而這對企業來說,是額外的附加成本,
所以企業不敢冒然雇員,不是不缺人,而是不敢用人,
是故新鮮人在求職壓力下,產生失業問題、轉行,甚至改唸碩班!
(別懷疑,現在唸碩班的人,很多是因為大學畢業卻沒技能,缺乏競爭力)
這也引出了第二個教育環境問題,
為什麼教育讓學生沒辦法成為有效生產力?
除了學生對本科系所學沒有興趣或吸收不良外,
還可以追溯到許多畸形的教育體制與教授生態問題,
像:
‧教授評鑑指標重量不重質,內容過於偏傾學術導向,忽視產學、教學
‧高教環境貧瘠,師生比過大 (更不用說僅看專任教師的師生比,悲哀)
‧產學合作成效不彰,虛有其表
‧許多國家計畫旨在撒錢、消耗預算,不論實際成效
‧計畫分配受人際因素影響過大、公正度令人質疑
‧大專院校過度企業化經營、只看成本營收,教育精神蕩然無存
‧教職、行政傻傻分不清楚,教授做研究、教學,還要兼行政、校外招生、做雜事
.......
太多太多的問題,環環相扣,互為因果關係。
像以學術成果做為大學教授的考評指標,
結果就是家家閉門造車,
專挑短期便有結果卻沒有太大學術貢獻的研究主題,
忽視需要花大量時間與金錢的基礎研究、創新議題。
但這樣的劣境,許多教授只能無奈接受,為什麼?
因為除了考評外,沒有績效就沒有計畫(錢)可以接,沒有預算,研究永遠只能停留在發想階段。
這也是為什麼有教授說:
現在趕緊衝paper,有什麼投什麼,快就好,先有成果升等,
要做好的高品質研究,等升上正教授後再來做。
聽到一個充滿熱忱又有能力的教授口中說出這番話,
很無奈,但這就是現實。
然而,真的當上了正教授就能做出高品質研究嗎?
以現在看到的多數教授來說,這是個很大的問號!
這些畸形的體制與教授問題,造就大專院校奇妙的生態環境,
而那些在學研究生的能力訓練,或課堂學生的教學、能力養成,
往往就成為體制下,最優先被犧牲的對像。
如此一來,還有多少人會去注意學生的適性發展、學習興趣?
這些大家都看到,充滿無奈,而且只是冰山一角,
我們必須改變,破除這股惡性循環。
所以麻煩你,鄭教授,
請在我被污染前,踢我幾下,
因為我最怕的,就是沒辦法再用我的眼光看世界。
拜託你了!
PS:
關於Harvard那些動畫,越看越覺得那對於我們的學生不會是難以達到的事,
下次,我找個王大閎案例讓學生做看看好了,
我們有義務去瞭解臺灣建築國寶。
而你說的不管藍綠拚經濟永遠在教育和環保之前,
我只有一個感想: 草、枝、擺 !
BP
留言
張貼留言